写给班固、魏征、韩愈的一封信——“慷慨悲歌”属于中山而非燕赵
班固、魏征(长孙无忌)、韩愈先生,见字如晤。今日飞鸿,不为别事,只为澄清一桩公案。只要提起河北,人们必然来一句——“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”,这成了河北的标签。可事实是这样吗?非也!非也!其实,“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”,这句名言说的是中山国的民风民性。
班固、魏征(长孙无忌)、韩愈先生,见字如晤。今日飞鸿,不为别事,只为澄清一桩公案。只要提起河北,人们必然来一句——“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”,这成了河北的标签。可事实是这样吗?非也!非也!其实,“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”,这句名言说的是中山国的民风民性。
《大汉双城记:汉朝生活和思想的剪影》是英国著名汉学家修中诚的英文著作Two Chinese Poets:Vignettes of Han Life and Thought的中文译本,聚焦中国文学史上大赋的巅峰之作——班固的《两都赋》与张衡的《二京赋》,以代表西
距今约两千年前的漠北草原上,东汉大军横扫匈奴,当时的随军出征的中护军班固有感而发,挥笔写下《封燕然山铭》,命工匠们攀上高崖将文字刻入岩石,这就是著名的“勒石燕然”。
暴雨冲开蒙古杭爱山一块崖壁,意外露出了一排石刻字!原来这是东汉时期班固亲笔写的《封燕然山铭》,距今快两千年了。
避是非“莫谈他人是非事,省却人间闲是非。”- 话语从唇齿间溜出时,常带着看不见的钩子,勾连着他人的隐私,也缠绕着自己的安宁。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评说,初听像有趣的故事,说多了便成了割人的玻璃碴。你以为只是随口一提,却不知言语会在传播中发酵变形,最后变成扎向他人的
在中国古代皇室宗亲中,中山靖王刘胜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后世的名声而备受关注。作为汉景帝之子、汉武帝之兄,他最为人熟知的两个标签是"刘备先祖"和"生育120多个儿子"。然而,后者实际上是一个因史料误读而流传千年的历史谣言。
他是中国史学星空里与司马迁遥相辉映的巨星,出身于儒学世家,却在动荡年代以笔为刃,将西汉二百年兴衰熔铸于《汉书》之中;他是辞赋大家,用锦绣文章勾勒大汉气象,让《两都赋》成为时代的文学丰碑;他的人生交织着学术理想与政治风浪,最终在权力漩涡中凋零,却让文明的火炬在历